机器人的定义

Admin
2016-05-18
来源:



机器人是多学科技术综合的产物,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科技界,科学家一般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然而至今为止,尽管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是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在1967年日木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是:“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七个特征的柔性机器”

二是:日本著名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收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和定位的传感器。


该定义强制了机器人应当仿人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具有由脑来完成记忆和统一的指挥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平衡和定位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不可缺少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机器人是自主机器人,正如人由于某种原因缺少身体的某一部分而丧失某一器官功能,仍然还是人一样,机器人也不一定要具有上述所有构成要素。因此,从广义上讲,机器人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中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人或牛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其有高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的本质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的认识加深,机器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特点,针对不同任务和环境的适应性,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智能机器和特种机器人、如军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从外观上已不是最初仿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形状,更加符合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强,从而为机器人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阅读151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