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人文主义一直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复兴时,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为近代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8 世纪下半叶现代技术兴起时,有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运动与之相对抗,视新生的机器技术为恶魔,并使“返回自然”风靡了整整一个时代。在 19 世纪这个被誉为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时代,有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运动的觉醒,它们重视生命的表现和人的历史性,对当时的技术世界图景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进入本世纪,无论是世纪之交兴起的存在主义思想,还是 30、40 年代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两支当代人文主义的劲旅都对现代技术提出了激烈的批评。那么,为什么相伴着现代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人文主义学者总是这样热切地关注技术,并对技术多有指责和批评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技术简单地是一种达到目的的中性手段或工具体系。但这种观点显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技术在历史上总是处在受到这样或那样指责与批判的尴尬境地。因为根据这种观点,技术本身似乎是无可指责的,技术所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它现在所拥有的毁灭性能力都仅仅源于人类对工具的滥用,源于人类对技术目的的不适当的规定。现在,随着各种对技术的批判的反复冲击,我们很难再坚持传统的技术中立的思想了。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造成技术的尴尬处境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本身并不是清白的;技术远不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它在体现技术判断的同时,也体现了价值判断。这就是说,技术是负荷着价值的,或者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说,具有其作为伦理与政治问题的丰富意含。很显然,一旦我们确立这样一种技术具有伦理与政治意含的新的技术观,也就不难理解,人文主义学者既然宣称“我是人,凡是赋予人的一切我莫不具有”,对于这一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与人的关系日趋密切的具有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的技术,自然要从人的利益出发加以批判与反省。
更多信息请关注“科航岛”微信公众号,ID:space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