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原副行长:数据正在资产化

2025-09-20
来源:网络

9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指出数字经济有三大基本动力:算力、算法、数据,其中数据是源头、是起点,让数据流动起来就是要把数据变成资产、变成资本,能够让它有价值,然后变成财富。数据正在资产化,构建数据市场需要具备交易、平台、评估、区块链基础、监督等要素。


数据资产化是数字经济演进的核心趋势,其本质是将原本孤立的、未被定价的数据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金融化的生产要素。朱民的观点点明了关键:数据必须流动才能创造价值,而流动的前提是建立可信的治理框架和市场化机制。从技术视角看,区块链在此过程中扮演的是底层基础设施的角色,它通过不可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约等特性,解决了数据确权、交易透明性和利益分配自动化的问题。

相关文章进一步延伸了这一逻辑。例如,邹传伟的研究强调了区块链在数据要素市场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存证、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下的访问控制、以及基于token的经济激励模型。而Vana和AI公链的案例则说明,数据资产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变得更加紧迫:个人数据需要从平台垄断中解放出来,通过区块链实现个人主导的数据定价和收益分享。

数据资产化与RWA(真实世界资产)的结合是一个自然延伸。但数据不同于传统物理资产,它具有非排他性、可复制性和价值依赖场景等特性,因此其资产化需要更复杂的估值模型和合规框架。算力作为数据处理的底层能力,其本身也在通过RWA模式被 token 化,这反映了数字资产生态的层层叠加:从底层资源(算力)到中间层要素(数据)再到上层应用(AI)都在经历金融化改造。

然而,挑战依然显著。数据资产化面临数据质量标准化、隐私保护(如差分隐私、零知识证明的应用)、以及跨链互操作性等问题。此外,监管框架的缺失可能抑制大规模制度化资本的参与。未来的发展将依赖于技术、市场和政策三者的协同演进,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流动性的数据要素市场。


阅读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