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库公司的融资飞轮建立在 mNAV 机制上,其本质是一种反身性的飞轮逻辑,让财库公司在牛市里拥有看似「无限子弹」的能力。mNAV 指的是市场净资产价值比,计算方式是企业市值(P)相对于其每股净资产(NAV)的倍数。在财库策略公司语境下,NAV 则指的是其所持有的数字资产价值。
当股价 P 高于每股净资产 NAV(即 mNAV > 1)时,公司就能持续募资,把募集资金再投入数字资产。每次增发买入都会推高每股持仓和账面价值,从而进一步强化市场对公司叙事的信心,推动股价走高。于是,一个闭环的正反馈飞轮开始转动:mNAV 上行 → 增发融资 → 买入数字资产 → 每股持仓增厚 → 市场信心增强 → 股价再升。正是凭借这种机制,MicroStrategy 能够在过去几年中能够持续融资买入比特币而不严重稀释股份。
一旦股价和流动性被推到足够高,公司就能解锁一整套机构资金的入场机制:可以发行债务、可转债、优先股等融资工具,把市场上的叙事变现为账面上的资产,再反过来推高股价,形成飞轮。这场游戏的本质,是股价、故事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复杂共振。
然而,mNAV 是一把双刃剑。溢价可以代表市场的高度信任,也可能仅仅是投机炒作。一旦 mNAV 收敛到 1 或跌破 1,市场从「增厚逻辑」切换为「稀释逻辑」。如果此时代币本身价格下跌,飞轮就会从正向转动转为负反馈循环,造成市值和信心的双杀。此外,财库策略公司的融资也建立在 mNAV 的溢价飞轮上,当 mNAV 长期处于折价状态,增发空间将被封锁,本就处于业务停滞或濒临退市的中小盘壳公司的业务将被全部推翻,建立的飞轮效应也将瞬间崩塌。理论上,当 mNAV < 1 时,公司更合理的选择是卖出持仓回购股票,以恢复平衡,但也不应以偏概全,折价公司也可能代表价值被低估。
在 2022 年熊市里,即便 MicroStrategy 的 mNAV 一度跌破 1,公司也没有选择卖币回购,而是通过债务重组坚持保留所有比特币。这种「死守」的逻辑来自于 Saylor 对 BTC 的信仰式愿景,将其视为「永远不会卖出」的核心抵押资产。但这种路径并非所有财库公司都能复制。大多数山寨币财库股本身缺乏稳定的主营业务,转型为「买币公司」只是生存手段,并没有信仰加持。一旦市场环境恶化,它们更可能为了止损或兑现利润而抛售,从而引发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