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谈到了,汽车车身如何减少空气阻力。然而,真正达到减小空气阻力目的的流线型轿车,直到1935年貌似加壳虫的伏克斯瓦根小客车问世,才得以实现。如文中图(1.12)
甲壳虫不仅能在地上爬,也能在空中飞,其体形符合空气动力学一阵能,空气阻力小。伏克斯瓦根小客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造型的长处,车身蒙皮采用整体冲压,既轻便又坚固,工艺性好,整个设汁空前完美,有极强的生命力。流线型汽车的大量生产就是从伏克斯瓦根开始的,它使流线型车身成为当时社会追求的一种时髦样式。
然而,甲壳虫形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厢形车相比,乘员的活动空间明显地变得狭小,特别是后排乘员,头顶上几乎没有空间,产生一种压抑感。而且,在1940年前后,汽车的实际速度大致是60-70km/h,在这种速度范围内将车身如此流线型化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实际意义小大。甲壳虫形汽车的另一个致命的缺点使对抗横向风能力差,不稳定。
飞机的机翼上面隆起,下面平滑,这就是为了获得升力,也就是使空气流在机翼上方的运动速度大于下方。正如法国物理学家贝尔努依从理论上证实的那样:空气流的速度与压力成反比。因此,机翼下方的压力高于上方。就是靠这个压力差,使飞机升起,这就是升力,如图1.13所示。
甲壳虫形车的侧面形状很接近机翼断而形状。高速行驶时,车身会受到引力的作用而“漂浮”起来,使驾驶析感觉转向盘发飘,既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转向盘上的反应会变轻,即使转动转向盘,车辆也不会如实地按所要求的方向前进。遇到侧向风时,车身可能会摆动,有脱离行驶轨道的危险(图1.14)。如果以较低的车速行驶,这种偏离问题不大,只需冷静地把转向盘打正。但现在时速lOOkm以上的机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稍一偏离路线就有发生冲撞的危险。同时,升力还会使驱动轮上的附着力减小,进而导致驱动力大幅度下降。考虑到上述情况,作用于车身的升力问题已不容忽视。
此外,这种车型外形近似甲壳虫,过于圆润的形状导致车身上的过渡面较多,覆盖件采用深拉延,冲压工艺性差。此外.因车身后部斜度过大,也使后方视野很差和后排乘坐舒适性不好。
校对编辑: Jevon 部落微信公众号:Jcaae-com 部落QQ群:7234594